内容页搜索

一、烧头香

商界以信义为道德准则,相传关羽恪守信义,备受商界崇敬,被尊为保护神。盛泽丝绸商界一年一度的烧头香在关帝庙进行。除夕晚上,丝绸行、庄业主皆秉烛守岁。午夜过后,绸商跟随镇上市政当局、商会、农会和丝绸各行各业头面人物聚集在关帝庙前。寅时,庙门开启,大家进入正殿跪拜祭祀。红色的巨烛高高点燃,成斤的檀香在炉内焚烧,青烟袅袅,幽香阵阵。大家默祷后,即按惯例进行求签:商会负责人求第一档签——“生意签”,农会负责人求第二档签——“田稻签”,市政当局负责人求第三档签——“人口签”。三档签求出后,用大字抄录公布于殿前落地长窗上。当日拂晓全镇各界争往观签,关帝庙内人头攒动。

盛泽绸业公所是商会的主要台柱,商会会长长期由绸业公所负责人蝉联。其所求出的“生意签”预示当年的生意。正月里详签、议签成了全镇民众,尤其是绸商的热门话题。清乾隆《盛湖志》载:“镇之丰歉,绫绸价农低昂,即小民有岁无岁之分也。”由此可见把“生意签”放在第一位就不奇怪了,盛泽人之商品意识和追逐利润观念也可见一斑了。

二、接路头

相传,正月初五是五路(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)财神诞辰。接路头习俗以商界为最盛。初四晚,盛泽镇例出“路头会”,抬出五路财神,巡行于市。丝行、绸行当晚举行接路头仪式:在这店堂内摆设供桌,燃烛焚香,供品为猪头(或方肉)、尾部留一撮锦羽的雄鸡、糯米粉制作的元宝和一尾活鲤鱼。鲤鱼示意“鲤鱼跳龙门”,祭祀结束后放生。当“路头会”队伍行至店行近处时,行东、伙计等均整衣正冠出门跪接财神,一名伙计哈腰手持盛有毛巾的铜盆相随在旁。“路头会”队伍行至门口时站定,行东将面巾递与队伍执事,执事佯作为路头菩萨洗脸的动作。这样,算是接进了路头。此时,爆竹、鼓乐齐鸣,行东与执事相互作揖,互道恭喜发财后,行东将用红纸包好的孝敬菩萨的“灯油香资”和“犒劳小费”递于执事。

“路头会”队伍过去后,行东一干人回到堂内供桌前,按职位排列叩拜财神,行东先拜,其余人员由行东唱名依次跪拜。未唱到姓名的伙计,暗示其已被辞退,在生意欠佳的年头,伙计们常忧心忡忡。叩拜财神仪式结束后,行东宴请行庄人员及客户,称吃“路头酒”。

三、开庄日

庄面是丝绸专业交易市场。盛泽庄面每日早晨8时左右启门开市,绸行、领投各自入庄挂牌准备收绸,称为“出庄”,又名“上庄”。收绸时,持秤验货估值,合则收进,不合则掷还,称为“复庄”。 收绸后偿付货款时称为“发庄”。至下午二三时,庄面关闭,称为“收庄”,又称“落庄”。腊月二十左右,庄面歇年停闭,称为“关庄”。来年视绸缎销售情况,择吉日开市,称为“开庄”。“开庄日”大致在二月上旬,开庄之后,常年不辍,直至年关。

绸业在盛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故“开庄日”成为全镇仅次于春节的一大节日。这天四更时分,绸业公所内灯烛辉煌,市镇首脑及绸业、领业两公所的理监执事人员聚集在所内关帝厅内焚香膜拜保护神。礼毕,大家手执红灯笼,鱼贯行至庄面门口,鸣放爆竹,在爆竹声中庄面启门。各店铺内均贴有手持“盛泽庄面上”条幅的红纸木刻财神像,一派喜气洋洋。此日清晨,全镇其他商店亦提前开板营业,街上灯火辉煌,如同白昼。《盛湖竹枝词》所言的“二月初旬喜气绕,开庄吉日市声嚣。五更爆竹惊人睡,商店悬牌趁此朝”,就是这种情景。据说,为讨吉利,开庄日机户交绸,不论优劣照收不误,而且出价较高;领投还赠送交绸者筹牌一枚(可换鱼肉双浇面一碗)以示优待。故此日售绸人众,庄面内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。

绸行还极尽耀炫之能事。清末,盛泽绸界巨商捐得四五品顶戴者不乏其人,唯此一日可一过官瘾。他们身穿官服,正襟危坐在各自的店堂内,绸行延请的“名誉看庄先生”(有功名的书生担任),此日亦身着长袍马褂,高踞于柜台内。

四、双杨庙会

双阳会因会源出于震泽镇的双杨大庙而得名。大庙正名为昭灵侯庙,俗称曹王庙,系道教庙观。清乾隆《震泽县志》记载:“昭灵侯庙,祀唐太宗十四子曹王李明。(曹王)贬为苏州刺史,有惠政,梁开平四年封昭灵侯。一在十一都双扬市,一在十都震泽镇。”双杨庙会始于清中叶,庙中原有堂簿记载,每隔十年举行一次,赛会积期半月,此项盛举历代相延。双杨村是吴江重要的蚕桑基地,且缫丝技术先进,所缫之丝为湖丝中的上品。清同治年间,浙江省南浔镇周姑丝商的载丝船倾覆,丝件受潮,为挽回损失,交双杨人仿照外洋丝条加工成经条,试销外洋,结果销路大畅,因此双杨村成为有名的丝经基地。南浔、震泽两镇丝商纷纷投资于丝经业,兴旺繁荣,每年出口丝经获取了巨额利润。江浙巨商大贾,饮水思源,出资助会,使双杨庙会规模越来越大,会期越延越长。

清代早期的双杨庙会已无考,有记载的是最后两次:前一次是宣统三年(1911)举行的,后一次按惯例应在民国10(1921)举行,因民国6年庙遭火灾,毁正偏两殿。8年再兴土木,10年新庙落成。修庙耗资巨大,是年无力再办会而延搁3年,于13年举行。这次双杨会在农历正月二十城隍开印日开始发帖邀请,通过乡董圩甲发动该庙所辖门徒,每圩出1条会船,小圩两圩合一,做好会船扎彩准备。共发动七十二只半圩的范围,北至横扇,南至龙泉嘴沈家坝,东至梅堰三里桥,西至震泽镇驴下圩的东半圩。还帖请毗邻乡镇。宣统三年曾在平望镇出会7天,这次平望不受帖,庙董周心梅与住持钱莲江特地到盛泽送帖,得到盛泽赞同。44日,各圩赛船聚集双杨。45日,鸣炮发号起赛,快桨船队鸣锣开道,各式彩船居中,迎神大船压阵,66条会船首尾相接,长达数里。船队浩荡,旗幡招展,鞭炮齐鸣,锣鼓喧天,笙箫管乐不绝于耳,随着十番锣鼓的节奏,徐徐前进。赛会先在震泽活动5天,会场设在禹迹桥畔慈云塔寺前。再至梅堰三里塘活动3天,然后横渡北麻漾,经坛丘至盛泽,由东港河进入镇区,穿过东白漾,沿环镇南路水道,出沉瓦桥,泊于西白漾,在盛泽活动7天。庙会活动之处,大小船只鳞次栉比,桅杆林立,旗幡蔽日,彩练飞舞,锣鼓喧天,管弦乐声不绝于耳,热闹非凡。会船相连搭台演戏,上演京剧、昆剧、湖剧、苏滩、评弹、文明戏等。还有木偶、草偶戏,表演采桑、饲蚕、缫丝、络纬、摇经、织绸、卖绸等场景。波及两省一市(江苏、浙江、上海)的观会者纷至沓来,并有外国人观会,街上人群摩肩接踵,客栈、菜馆、酒肆、饭店和各业商铺莫不利市三倍。盛泽镇绸业公所借机举办农业物产展览会,以生丝及丝绸为主要展品,并进行贸易活动,各地商家亦竞相参与,展品琳琅满目,畅销无余。至418日庙会结束后,在双杨大庙戏台演3天谢酒戏,以资酬劳。《盛湖竹枝词》对双阳会有生动的描写:“双杨庙会届十年终,然万人巷尽空。东港西洋箫鼓闻,纷纷注目碧波中。”

吴江境内对双杨庙会褒贬不一,贬者认为“双杨会是乡愚无知,迷信神权”等,褒者认为能活跃市场,扩大购销,有利于商业的振兴。民国13(1924)双杨会过后,9月江浙战争爆发,震泽虽未交火,但经济损失颇巨,元气大伤。后,世界经济大衰落,辑里丝外销顿减,蚕丝业一蹶不振,加上连年灾荒,致农村经济贫困,市镇商业萎缩。至民国23年再也无人发起,双杨会从此告终。

五、小满戏

“小满戏”是盛泽先蚕祠的传统习俗。相传小满日(公历521日前后)是蚕神诞辰。俗话小满动三车(丝车、油车和水车),小满日前后,将开始缫丝,丝市即将转旺。先蚕祠落成后,盛泽丝业公所为祈祷蚕茧丰收,每年小满时节,在先蚕祠戏台酬神演戏3天。江浙各地蚕农、丝商云集盛泽,到先蚕祠进香看戏,盛泽小满戏由此得名。按惯例,第一天演昆剧,第二天(正日)及第三天演京剧,均延请名班名伶登台献艺,剧目由丝业公所头面人物点定,演的都是祥瑞戏,以讨吉利。凡剧情中有私生子或死人情节的戏目绝对禁演,因“死”与“私”与“丝”谐音,避讳。盛泽小满戏是丝绸之乡的民俗瑰宝。茅盾主编的《中国的一日》书中有专文记述其盛况。中国丝绸博物馆曾将盛泽小满戏绘制成大型壁画,在其主厅展出,另有同题材的绢画在国外展览。2000年起,盛泽先蚕祠恢复小满戏传统。2007615日,小满戏被列为吴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2009年,小满戏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至2012年先蚕祠每年上演小满戏。


 

>